《微习惯》–读后感
以下内容仅为博主个人理解和读后感,仅供参考 这本书介绍了一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方法,帮助我们轻松养成想要培养的习惯。 为什么要培养习惯?习惯的意义是别人做一件事需要经过思考权衡挣扎,然后才能艰难开始。而具备这个习惯的人只需要无意识的自然反应就能轻松完成,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习惯的差异导致的,为什么好的习惯那么难养成? 每个人…
2023-3-23 16:15
|
120
|
|
1142 字
|
5 分钟
我不知该如何等你
我不知该如何等你 是站在风口最初的地方等你 还是巷末青砖处的淡淡痕迹里等你 我该不该,拾起湖水里仅有的月色 该不该吧骨头撕碎,让死去的太阳升起 我真不知该如何思念你 这黑夜如此之深厚 如此艰难的将一切,铸成一面坚硬的玄铁 我仅想吧绣满初夜的,最后一抹玫瑰寄于你 而思念满是荆棘 今夜,我纵是念你千万 却仍是大河弯弯,流水难断
2023-3-11 21:19
|
155
|
|
163 字
|
1 分钟内
应该知道的一些事-随笔
1勇敢冒险,永远不尝试永远不知道结果 (失败了也不会有毁灭结果的事情) 关于这一点,我们在年轻时往往不会承担过多的责任也没什么好失去的,所以趁年轻多去尝试一些风险有限回报无限的事情 运气和行动次数是有很大关系的,尝试的越多碰到运气的机会就越大.So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去尝试 在这里也先思考几个问题: 如果这件事情失败了会怎么样呢? 可以从中…
2023-2-23 16:28
|
328
|
|
3517 字
|
13 分钟
《非暴力沟通》
很幸运我读到了《非暴力沟通》这本书,让我发现我在日常接触到的沟通中,多少隐藏着无形的暴力。 全书围绕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进行讲解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。如果沟通没有这些要素,那么这些沟通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情绪化的收场,又或者成为了压死骆驼前的每一根稻草,总有一天爆发。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,我们很容易听到或自己说到过这样的话:「你怎么每次都这样」。这…
2023-2-12 22:31
|
133
|
|
1274 字
|
5 分钟
关于死亡的思考
疫情几年,我思考得最多的是死亡这件事。 起因是身边亲人离世,我像是突然明白,死亡的“现实”含义是什么:它是一个人切断与你的所有“物理”连接,消失不见。 在这以前,我也经历过身边亲朋的死亡,但那时对死亡的理解就是“这个人死了”,这种理解可以是精神或心理层面的,但却不是身体(生理)层面的。 精神或心理层面的理解就好比:这个人死了,我感到伤心难过……这是…
2023-1-30 12:16
|
108
|
|
1370 字
|
6 分钟
《贪婪的多巴胺》
最近这本书太火了,我也翻了一下自己写的书评 书名:《贪婪的多巴胺》 阅读的第一个问题就是,为什么说多巴胺是贪婪的? 在读本书前,我理解的多巴胺是大脑的快乐源泉,但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一件反常的假说:“多巴胺不是快乐的制造者,而是对意外的反应。” 换句话说,“已拥有的”并不会让我们分泌多巴胺,“惊喜般的获得”才会有多巴胺的刺激感。 当你在路上偶然遇到了前…
2023-1-30 0:53
|
135
|
|
750 字
|
3 分钟
《Algorithms to Live By》–算法之美
最近,我读了一本算法书,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布赖恩·克里斯蒂安(Brian Christian)。 英文书名叫做《Algorithms to Live By》(生活中的算法)。 我读的是中译本,书名译成《算法之美》(中信出版社,2018)。 说实话,这个书名有点误导。我以为讲的是编程算法,其实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。 这本书的优点是,面向普通读者,偏重于…
2023-1-18 4:54
|
161
|
|
1241 字
|
5 分钟
焦虑的本质
当设定的目标几个月都达不到;当看到同龄人收入/生活/对象比你好了许多;当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变得更好;当你察觉到自己无法成长;当一次次陷入负面的评价;当要做的事情太多导致手忙脚乱的时候。 你都会陷入一种叫做焦虑的情绪。 伴随而来的,是自控力的下降,暴饮暴食,对短视频的抵抗力下降,对身边人的脾气也越来越差。 1. 什么是焦虑 我们没有解决焦虑,因为很多时…
2022-8-15 10:20
|
240
|
|
2927 字
|
11 分钟
《圆桌派》–伴侣
《圆桌派》有一期请了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,李老师说了一句话特别有道理:当你想判断一个人适不适合结婚的时候,问问你自己,你希望你的孩子继承对方身上的哪种品质?当时我看到这个问题时,感觉到太震撼了。如果没有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,是总结不出来这个问题的。 大家别看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,实际上,它比其他物质性的参考条件更加有意义。你有没有思考过,为什么…
2022-5-09 8:17
|
184
|
|
1144 字
|
5 分钟
《认知觉醒》摘抄
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,我们亲历着这个物质丰富、科技发达、信息便捷的时代,这一切都是这个星球上前所未有的。 尽管如此,我们潜意识中还是会有稀缺心理的残留,这种心理一不留神就会跑出来影响我们的选择和决策。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,认为稀缺心理让自己养成了节俭的品格,所以没什么值得特别反思的。 但你要是知道这种稀缺心理会使一个人变笨时,你是否会更新对它的认知呢?…
2022-3-30 20:33
|
893
|
|
1957 字
|
8 分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