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然之间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段话:
越是独立的人,对别人越是没兴趣。
不去打听别人的家长里短,单纯的就因为他们不感兴趣,别人幸福还是不幸,真的无所谓。别人是别人,自己是自己。
虽然越独立的人越薄情。这种薄情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健全的表现。
上周六认识了一位新朋友,在聊天的时候她问我,你怎么就不想知道一些关于我的事情呢。
我突然一阵恍惚,是啊,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我不再关心大部分人的生活了呢,没有好奇,没有想去了解的欲望,甚至也不想被别人所了解。
小的时候,羡慕别人穿的Nike鞋,而自己的脚上却是某些杂牌厂商的山寨货,每次问家里要的时候也总是小心翼翼,生怕家人说自己不懂事,再后来那种特别想要的欲望变得不再强烈了,因为你知道家里很难能满足你日渐强大的虚荣心。
长大了谈了恋爱,经历了几场不欢而散,那些期许过的未来,许诺过的永远,甚至一同计划要去的远方,也都会随着那个人的离开一同被带走了。
再往后,你会发现以后你遇到的人都是心里装有别人的人,而你似乎也不会再用自己的全部去爱一个人了。
当我把这些成长中的经历一件一件摊开在眼前的时候,我发现,自己身上的那些淡漠,并不是因为某一件事瞬间让自己变得如此。
而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望后,数不尽的遗憾中和听惯了的谎言里才让自己渐渐懂得,如果我总是想着某件事情的结果,那么最后实际发生的往往和我想的不一样。
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一位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。
她问我,你有没有很感激过一个陌生人。
就好比,在大雨中有人给你突然撑起了一把伞,路边做煎饼果子的大娘多给你加了一枚蛋,又或者在找不到车位的时候,一位保安兄弟跑前跑后给你安排上一个角落。
你会发现那些让你惊喜的,往往就是你不曾期待的,只是,那些惊喜真的太难得了。
所以你开始学会了忍受失望,藏起了那些生活里不切实际的幻想,任凭自己一个人习惯了用孤独的方式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,说实话,我们不再期待,只是为了让自己少难过一点。
我们在看一部剧的时候,特别想要跳过中间的剧集直奔结果;你在给那个人发微信的时候,就连睡着了都会捏着手机等着那个人的回复;你在诉说一切心事的时候,都希望那个人会懂。
可是期待的多了,失望的概率就变大了。
那些所谓的期待不过是一场自以为的理所应当,你要知道这世间有千千万万种好,但偏偏没有一种是如你所愿。
大抵就是如此吧。
那些我嘴上说的不想要,并不是真的不想要,只是害怕得不到。
那些我对你想说出的情话,并不是不想说,只是怕字字如穿堂而过的风。
那些我不想了解你的一切,并不是不好奇,只是怕开始后又戒不掉别离。
索性,就让我做一个寡淡的人吧。
见山是山,见海是海。
我不再跨越光年追寻你的踪迹。
也不接纳对你银河迢迢的好奇。
就去做一座茫茫人海里的孤岛。
听着一切船舶的汽笛,是远去或是靠近。
我都目送你,不悲不喜。